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

DIY記錄:雙作業系統 - win8 筆電安裝 Ubuntu

學期初,為了作業需求,在桌電上安裝另外一個作業系統,Ubuntu
由於那時候我離第一次自己灌 windows7 沒多久
所以安裝雙系統首要的功課就是 google 搜尋
最後也依靠朋友的協助才順利完成

雖然順利完成,但過程卻是有點模模糊糊
有些概念也沒有弄得很清楚
所以接下來的紀錄是在筆電安裝雙系統的過程以及解釋



新買的筆電已經安裝好了 windows8
規格是64位元架構,主記憶體( RAM )的大小為4GB
硬碟( HDD )1TB,固態硬碟( SSD )24GB
欲知電腦位元架構以及主記憶體大小,請依序從「控制台->系統及安全性->系統」查看
而下載的 Ubuntu 版本是「桌面 14.04LTS 64位元」版本
詳情請參考 Ubuntu下載頁面
請注意下載頁面的版本可能已經隨時間更新而沒有14.04版

筆電硬碟的空間配置已經被設定好,分別是C槽跟D槽
C槽裡面是作業系統(也就是 win8 )相關的檔案,重灌也是從這個槽下手而不用動到其它部份
D槽則是放著個人的檔案或是應用程式等等,不過因為是新電腦,D槽當然全部空白
而雙系統安裝則是需要從這些以及被配置好的硬碟當中,騰出新的空間來給 Ubuntu 使用

硬碟空間的重新配置,我是藉由 win8 內建的功能來完成
分別從C槽還有D槽抽出空間來給 Ubuntu
我們先來看看磁碟分割的狀況
「控制台->系統及安全性->系統管理工具->電腦管理->(左窗格)磁碟管理」

圖1:磁碟0為硬碟1TB,磁碟1為固態硬碟24GB

圖中我們可以看到C槽還有D槽各自的容量,而且檔案系統的格式是NTFS
(檔案系統:想成A圖書館跟B圖書館分別有自己的書目分類編排方法,以便找到館藏中的書本)
點選C跟D槽,按下右鍵選取「壓縮磁碟區」
至於其他磁碟分割並不能讓你抽取空間,沒關係我們就放置著不要管
選取「壓縮磁碟區」會出現以下畫面


圖2:抽取C槽空間

圖3:抽取D槽空間

我們分別來看C槽跟D槽的狀況
可能會有人好奇為什麼C槽最多只能壓縮190GB,而不是C槽的剩餘空間340GB呢?(見圖1)
主要是因為C槽的檔案當中有些是無法移動的,形成像是邊界的概念
既然移動不了,只好把檔案之間的硬碟空白處,整塊都留給C槽了
而D槽幾乎是可以全部壓縮出來
在壓縮之前,可以用磁碟重組工具整理一下,有可能可以騰出更多空間
由於我是新電腦,有沒有重組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


圖4:壓縮出新空間

空間很快就壓縮好了
但是這邊我犯了個錯誤,我應該先點選D槽並右鍵選取「刪除磁碟區」(請確保沒有重要資料)
再去切割分配空間
現在這樣我這兩塊新的空間無法合併在一起,就跟我原本的想法有所出入
只好再把騰出來的新空間,藉由C槽跟D槽分別右鍵點選「延伸磁碟區」合併回去
最後重新把D槽刪除,黑色的空白空間按右鍵點選「新增簡單磁碟區」
分別設置好D槽跟給 Ubuntu 的空間,選定磁碟機代號並決定是否格式化
完成如下圖

圖5:硬碟配置完成

然後我不小心把給 Ubuntu 的空間格式化成 NTFS 檔案系統
雖然對後面的安裝影響不大
但是其實不需要格式化,後續安裝的步驟會有重新格式化成 Ubuntu 檔案系統的過程

現在新的空白空間已經設定好
那就來準備安裝用的光碟片或隨身碟吧
由於 Ubuntu 版本更新的速度其實挺快,而且光碟片似乎還是一次性寫入的居多
我個人還是比較偏好使用隨身碟來安裝 linux 作業系統,也就是製作開機隨身碟
可重複使用又攜帶便利

首先請到製作開機隨身碟的軟體下載頁面 UNetbootin
圖6:UNetbootin下載頁面


根據你的作業系統去下載,由於我是用桌電 win7 去製作開機隨身碟
就點選了(for windows)選項

下載完之後,我們要來下載 Ubuntu 的映像檔
Ubuntu下載頁面
請選擇你想要的版本,我選擇的是「桌面 14.04LTS 64位元」版本

下載結束,我們先來開啟 UNetbootin 軟體
圖7:UNetbootin

上面有發行版選項,下面有映像檔選項
發行版選項雖然便利,不用額外下載映像檔,但是版本說明並不夠清楚
建議還是到 Ubuntu 下載頁面,確定好自己需要的選項再下載比較好
路徑瀏覽找到下載映像檔的地方
「保留多少空間用來放置使用者檔案」這部份是指隨身碟試用 Ubuntu 時
如果你儲存了資料,可以儲存的容量大小
開機隨身碟若只是用來安裝作業系統的話,這部份設成0也是沒有關係
類型選擇「USB磁碟機」,按下確定


圖8:製作過程
可以先做點別的事情,等待時間過去


圖9:製作完成


開機隨身碟製作好之後
插上去,重新開機,就像圖9所說的,如果沒有設定好的話
開機隨身碟是不會發揮功用的,依然會進到 win8 的頁面
由於每台電腦的畫面多少會不同,但是了解的話,基本上是大同小異
我們先重新開機,隨身碟插著,然後一直按 del 鍵按到地老天荒
直到出現平常開機不會出現的畫面

圖10:按 del 鍵之後出現的畫面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找尋「Boot->Boot Option Priorities」的選項

圖11:原始設定







圖12:更改設定,從隨身碟開機
別忘記要儲存更改好的設定

設定好之後,我們就可以成功從隨身碟開機了~
當然你可以先行體驗 Ubuntu 的使用,然後再安裝
這邊直接進入到安裝的過程

圖13:語言設定選擇中文(繁體)
圖14:更新與第三方軟體選項
由於這邊我並沒有讓筆電連上網路,但是在安裝好之後還是可以更新
所以不用太緊張
當然你也可以設定好網路,就算還沒有安裝,我們也可以點選在右上角的網路符號
進行網路的設定並連線


圖15:安裝方式










由於我們是要安裝雙系統
如果選擇「清除磁碟」的話,原本的作業系統就會不見了,這邊我們選擇「其他」


圖16:磁碟狀況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1:磁碟狀況

再來也是最麻煩的步驟,當初概念不清楚
耗了很多時間,頭昏眼花
先說明一下
Linux 中硬碟是以 /dev/sdX( SATA硬碟 )或 /dev/hdX( IDE硬碟 )進行區分,X代表硬碟機的編號
這邊我們跟圖1做個比較
從空間大小大概可以看出個端倪,sda4 對應到C槽,sda5 對應到D槽,sda6 則是要用來安裝 Ubuntu 的空間
但是由於在當初配置給 Ubuntu 的空間時,我把它給格式化成 NTFS 檔案系統了
因此我先刪除該磁碟,也就是把該空間回復成完全空白

圖17:點選磁碟sda6並按-號,刪除磁碟sda6成為空白可用空間





















我們現在可以對這個空白可用空間做處理
要分成兩塊,系統分割區跟置換空間
系統分割區就是你 Ubuntu 要裝的地方
至於置換空間大小為 256~1024MB,主記憶體越大,置換空間可以越小,反之亦然
對應設定大小方式可參考網誌最後附上的連結


圖18:按+號建立系統分割區













大小為空白可用空間扣掉置換空間(我的置換空間設定為 1024MB )
類型選擇「主分割區」
位置選擇「此空間的開頭」
用途選擇「Ext4日誌式檔案系統」
NTFS 是 windows 的檔案系統,ext4 則是 Ubuntu 的檔案系統
掛載點選擇「/」


圖19:按+號建立置換空間









如前述所說,置換空間我設定為 1024MB
類型選擇「主分割區」
位置選擇「此空間的開頭」
用途選擇「置換空間」

分割區建立完之後就可以點選「立即安裝」了
之後會出現以下頁面

圖20:設定地點






















圖21:設定鍵盤












不清楚的話可以點選「偵測鍵盤配置」
只要按幾顆鍵,點幾次滑鼠,它就會自動幫你判斷你的鍵盤排列方式
滿好玩的
最後鍵盤會設定成「英語(美式)」
點選「繼續」,最後一步的設定也就完成,正式進入安裝步驟

圖22:安裝中












安裝會花上一段時間,請去找點別的事情做吧~

圖23:重新啟動












安裝完畢之後會請你重新開機,然後......

圖24:Ubuntu桌面











安裝完成!

基本上過程真的是大同小異
只要理解了,安裝或是重灌都不會太困難
今天才把筆電的 Ubuntu 重灌成我需要的版本
另外有很大一部份的資料是參考自下面的連結
Ubuntu wiki安裝
也感謝皮卡當初的支援,讓我現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這些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